近日,一則“居民連開5年震樓器”的新聞沖上熱搜。據《瀟湘晨報》等媒體報道,上海市某小區(qū)業(yè)主因與樓上鄰居存在矛盾,遂使用了震樓器,而且一開就是5年。在吃瓜群眾紛紛表示“這是什么仇什么怨”的同時,震樓器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。
在既往的新聞報道中,震樓器大都以“自衛(wèi)武器”的身份出現,是不堪鄰居噪音侵擾、又難以與鄰居有效溝通的一方被迫祭出的終極手段。使用者想通過震樓器表達對鄰居的抗議,實現對鄰居的警示、懲戒,進而讓鄰居安靜下來。
然而,在因噪音而起的鄰里矛盾中,從一方第一次使用震樓器的那一刻起,雙方便會大概率徹底撕破臉進入公開“宣戰(zhàn)”、矛盾升級狀態(tài),甚至進入矛盾越“震”越深、戾氣越“震”越重的惡性循環(huán)中。最終,震樓器不但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會制造新問題,震出“互相傷害”模式,讓雙方的噪音擾民問題更加嚴重,讓其他鄰居和無辜者跟著遭殃。
使用震樓器是任性的下下策,不僅會適得其反,還可能震穿法律和道德的底線。我國《民法典》明確規(guī)定,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寧權,而安寧權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少受或免受噪音侵擾。
與保護民眾的安寧權相銜接的法律機制是,家庭需承擔控制噪聲污染的責任,“超標”制造家庭噪聲污染被定性為違法行為——根據我國《環(huán)境噪聲污染防治法》的規(guī)定:使用家用電器、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,應當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,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(huán)境噪聲污染;根據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,違反關于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規(guī)定,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,可能會被處以警告或罰款。
震樓器本質是一種振動馬達,可以制造傳播很大的噪音,攪得一鄰甚至多鄰不寧。不管鄰居是不是有錯在先、是不是也有噪音擾民行為,使用震樓器是否屬于“還擊”,都侵犯了鄰居或他人的安寧權。
不管怎樣,遇到噪音擾民,還是應該冷靜下來,在法律范疇內找尋可行的維權路徑。如果鄰居家只是偶爾發(fā)出噪音,且經過溝通,鄰居也能展現出一定的善意和誠意,有改善動作,那么,相鄰方不妨寬容以待。如果有些鄰居確實難以溝通,經常制造噪音,不聽勸阻,毫無改善,那么相鄰方也不能簡單粗暴地以私力“同態(tài)復仇”,而是應該求助所在社區(qū)、人民調解組織等介入,或者向公安機關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門、市民服務熱線投訴舉報,向法院起訴,等等。
同時,相關部門應加強安寧權保護的普法宣傳、法律監(jiān)督,提升保護效率和質量,給民眾提供可以信賴的維權支撐。試想,如果對相關報警或投訴,執(zhí)法人員能夠第一時間依法依規(guī)、妥善予以關注和解決,把矛盾和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,那么相鄰方就不會花錢費力地以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”的方式震樓了。而執(zhí)法力量的高效介入對噪音的制造方也能起到阻止、震懾、教育的作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少震樓器都屬于三無產品,很可能造成其它不必要的破壞,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應加強對其生產、銷售行為的清理整治,網絡銷售平臺也要盡到必要的職責和義務。
在家庭噪聲治理問題上,有的國家和地區(qū)的立法和治理經驗,比如“皮毛法律”、噪音禁令等,亦可參考。
新聞發(fā)布平臺 |科極網 |環(huán)球周刊網 |中國創(chuàng)投網 |教體產業(yè)網 |中國商界網 |互聯快報網 |萬能百科 |薄荷網 |資訊_時尚網 |連州財經網 |劇情啦 |5元服裝包郵 |中華網河南 |網購省錢平臺 |海淘返利 |太平洋裝修網 |勵普網校 |九十三度白茶網 |商標注冊 |專利申請 |啟哈號 |速挖投訴平臺 |深度財經網 |深圳熱線 |財報網 |財報網 |財報網 |咕嚕財經 |太原熱線 |電路維修 |防水補漏 |水管維修 |墻面翻修 |舊房維修 |參考經濟網 |中原網視臺 |財經產業(yè)網 |全球經濟網 |消費導報網 |外貿網 |重播網 |國際財經網 |星島中文網 |上甲期貨社區(qū) |品牌推廣 |名律網 |項目大全 |整形資訊 |整形新聞 |美麗網 |佳人網 |稅法網 |法務網 |法律服務 |法律咨詢 |慢友幫資訊 |媒體采購網 |聚焦網 |參考網
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 2011-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系網站:55 16 53 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