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洲資本網 > 資訊 > 熱點 > 正文
世界微速訊:比爾 · 蓋茨,依然頂流
2023-06-19 19:56:05來源: 砍柴網

又一次來華的比爾 · 蓋茨,是中國的老熟人。

他是中國人聽說最早的 " 世界首富 ",是微軟的象征。過去 30 年,他來了 18 次,以及數不過來的視頻亮相。就在半個月前,他還在中關村論壇的云視頻里,把疫情、糧食危機和世界經濟聊了個遍。

他并不藏在幕后,有微博賬號,有微信公眾號;發(fā)書單、發(fā)日常、公布蓋茨基金會的 " 慈善作業(yè) ",以及不忘自己 IT 大佬的身份,下場點評新事物—— Chat GPT 是他見過的最具革命性的技術之一。


【資料圖】

但這次訪華,他還是有新的收獲。

01 探路

" 你是我今年在北京會見的第一位美國朋友。"

這句來自最高領導人的評價,以及" 中美關系的基礎在民間,我們始終寄希望于美國人民,希望兩國人民友好下去 "的表述,足以傳達出蓋茨的非同凡響。

這也讓人想起了,兩個大國曾經通過商界力量推動,走向 " 蜜月期 " 的歲月。

1992 年總設計師南巡后,中國市場經濟驟然提速。兩年后,央行完成匯率并軌改革,不到一年時間,人民幣對美元就貶值了 33%,從 1:5.76,變成了 1:8.61。

貶值讓中國商品變得更便宜,外貿市場因此打開。逆差立刻扭了過來——貶值當年就實現了 53.9 億美元的順差。

更富購買力的美元,也有了更強的投資意愿。這一年,外商直接投資規(guī)模擴大到 337 億美元,同比上升 22.5%,占全社會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前所未有的 22.75%。

中國出口猛增,美國在華猛投,這樣的結果,其實來自兩個市場的相互需求。

在整個 80 年代,美國商界的日子都不好過,和日本在汽車、電子、能源領域的積極競爭,大部分以失敗收場。即便靠 " 廣場協議 " 擠破日本泡沫后,強勢的日企仍在咄咄逼人——英特爾管理層被打得心生退意,甚至認真討論過 " 如何體面地破產 "。

而改革開放的中國,卻以幾乎未經開墾的龐大市場,顯示出對資本和技術的巨大吸引力。這讓許多美國企業(yè)家相信,必須要來這里鋪路,即便暫時顆粒無收,仍然堅信中國會帶來豐厚回報。

正是基于這種堅信,1994 年,為了推動即將發(fā)布的 Windows 95 在中國落地,比爾 · 蓋茨開啟了第一次中國之旅。

39 歲、已是世界首富的蓋茨不僅見到了王選、求伯君、王志東這批老中關村創(chuàng)業(yè)者,還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最高領導人的接見。

1995 年 8 月,Windows 95 讓世界各大城市的街頭排起了長隊,而在中國,發(fā)布會直接被安排在了紫禁城里。

在那個時代,微軟是當之無愧的 C 位,蓋茨則是美國企業(yè)家中的頂流。1995 年,杭州英語教師馬云奔赴美國,在西雅圖幾次求見蓋茨,參觀微軟后大受震撼,回國后立刻辭去教職,創(chuàng)辦了 " 中國黃頁 "。

而蓋茨也很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名聲與熱度,從 1994 年到 1999 年,他先后 6 次訪問中國,結識中國科技界的專家、學者,在高校做演講,同中國最早一批的互聯網人才交流。

1998 年蓋茨的清華演講,每班只有 2 個名額,計算機二班的王小川和周楓幸運中選。在 20 多年后,王小川還記得微軟的四色旗,以及打在報告廳天花板上的轉動圖像,和世界最頂尖人物近距離連接的興奮感,讓他們當即決定做一番大事業(yè)——前者做出了搜狗,后者成了網易有道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
深受感觸的遠遠不止他們。

作為中國最具國民認知度的外國企業(yè)家,很多人都背得下蓋茨的傳奇故事——退學、創(chuàng)業(yè),而后首富。

它甚至引領出一股思辨風潮:不讀大學,是否也能成功。

在河北石家莊,高中生李想和母親爭論后達成了協議,只通過會考,但不上大學。他將精力放在了一家名叫泡泡網的網站上,在挺過互聯網泡沫期后,他先轉型做了汽車之家,最后是為人熟知的理想汽車。

作為高科技企業(yè)的典型代表,蓋茨和微軟的影響力,也深深滲透到了科技領域。這當中重要一步,就是在中國設立一個科研機構。

微軟亞洲研究院 20 周年的集體著作《微軟的夢工場》中,比爾 · 蓋茨在序言中提到,"1997 年我訪問中國期間,中國學生身上所洋溢著的才智、激情和創(chuàng)造力,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對我們 1998 年在北京成立研究院的決定起到了關鍵作用。"

1998 年,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,這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,最大的研究機構。在中國 IT 行業(yè)尚處早期的年代,微軟亞研院的出現,無異于提供了一個科研人才接觸前沿課題、前沿技術的窗口。

在當時,微軟亞研院成為了清北學生假期實習的首選,今天中國科技圈的許多中流砥柱技術高管都有亞研院的經歷——百度前總裁張亞勤,阿里云的締造者王堅,小米合伙人林斌,金山 CEO 張洪江、百度 CTO 王海峰、曠視科技聯合創(chuàng)始人印奇……

02 新時代

軟銀的孫正義有個時光機器理論:發(fā)達國家發(fā)生的故事,在發(fā)展中國家,可以重新復制一遍。

但在中國,想要復制微軟的努力,并不成功。

早在蓋茨初次訪華時,央視曾經舉行了一場對話。作為中關村最有聲望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、金山網絡 CEO 求伯君,他做出來的 WPS 已經積累了 2000 萬用戶。求伯君因此坐在演播室里,大談 WPS 將如何與微軟抗爭。

但求伯君顯然沒有意識到軟件行業(yè) " 贏者通吃 " 的鐵律,他答應了與微軟的合作,開放 WPS 的外部兼容。二者的合作,變成了金山向微軟輸送用戶,失去自己的市場份額。

但這樣的日子,并不會一直持續(xù)下去。進入新千年之后,蓋茨依舊是世界首富,但壟斷指控,卻成為罩在微軟頭頂的陰霾。

2000 年初,在反壟斷訴訟和分拆微軟的壓力下,年僅 44 歲的蓋茨被迫辭去了微軟 CEO 職位,退出了微軟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工作,將 CEO 的職位交給好友鮑爾默。隨后,正當壯年的蓋茨和妻子在同年創(chuàng)建了蓋茨夫婦基金會,開始將自己的精力和資源逐漸轉移到教育、健康、貧困等全球慈善公益事業(yè)上。

而在中國,微軟的光環(huán)也正在隨著民族熱情的高漲而褪去。

2001 年 12 月 28 日,北京市政府干了一件大事:在辦公系統(tǒng)采購中,采購國產軟件紅旗 Linux,把微軟踢出了局。而后微軟高管與中國科學家發(fā)生的爭辯,更是惡化了國人對于這家公司的感受。

這種感受,甚至在幾年后仍在發(fā)揮影響。

2007 年,蓋茨在北大演講,有人沖進會場,高舉標語,喊著 " 反對暴利,反對壟斷,要求微軟開放源代碼 "。在美國,情況相似,他曾經在某次會議入場時被抗議者的蛋糕擊中,只好以蛋糕不太好吃的幽默說辭化解尷尬。

壟斷指控并不是蓋茨在當時遭遇的最大挑戰(zhàn)。那一年,蘋果推出了第一代 iPhone,喬布斯從牛仔褲兜里拿出的手機,拉開傳統(tǒng)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徙的序幕。

iPhone 的每一次迭代,都會帶來供應鏈企業(yè)、開發(fā)者團隊、和用戶的一輪騷動,蘋果自此開始走出昂揚向上的成長曲線。而昔日 IT 霸主微軟,卻在移動互聯網門前徘徊不前。

曾寄希望以超 70 億美元收購的諾基亞,幫助微軟實現與 iOS 和 Android 三足鼎立愿望,得到了結果確實諾基亞成為手機銷量中的 "others"。

這也成為了蓋茨逐漸淡出微軟的開始,從 2008 年起,蓋茨在微軟又退一步,他辭去首席軟件架構師的職位,退出了管理層,不再全職為微軟工作。6 年之后,納德拉成為新任微軟 CEO,蓋茨再退一步,辭去微軟董事長職位,只保留一個顧問的頭銜,徹底把微軟大權交給了納德拉。

他甚至推出減持計劃,按照減持節(jié)奏,到 2018 年,蓋茨將不再持股微軟。不過,這件事情最終沒有發(fā)生,他依舊持股微軟,以不足 2% 的持股比例,維系著他與微軟之間的關系。

對于錯失移動互聯時代,蓋茨曾經做出過自我總結:個人經歷當中犯下的最大錯誤,就是沒能讓 Android 誕生在微軟手中。

在講究贏家通吃的軟件行業(yè)里,市場空間只允許存在一種非 iOS 操作系統(tǒng),無論是塞班系統(tǒng),還是繼續(xù)開發(fā) Windows Mobile,在市場趨勢面前都顯得多余。

而在微軟彷徨之際,中國手機品牌卻在移動時代崛起,華為、小米、OPPO、vivo 等品牌,都成為了爭奪全球市場份額的重量級選手。

更重要的是,中國科技企業(yè)的朝圣對象,也從微軟身上移開,FAAMG(Facebook、蘋果 Apple、亞馬遜 Amazon、微軟 Microsoft、谷歌 Google)才是更讓人悸動的楷模。

03 轉型的頂流

科技產業(yè)的競爭永遠停不下來,但比爾 · 蓋茨卻換了賽道,身份換成了慈善家,并且用另一種方式,繼續(xù)著自己的頂級影響力。

作為企業(yè)家,比爾 · 蓋茨有一個深刻的公益信念——" 如果社會問題可以用市場化方式解決,那就一定要用市場化的方案來解決它們。"

在蓋茨基金會旗下的戰(zhàn)略投資基金,以及獨立的清潔科技投資和孵化平臺 " 能源突破 "(Breakthrough Energy,BE)和全球醫(yī)療投資基金(Global Health Investment Fund,GHIF)等其他主體進行影響力投資。

而成立基金,就是市場化的運作手段之一。與蓋茨基金會相關的清潔科技投資和孵化平臺 " 能源突破 ",主要資金來源為蓋茨的 30 余位全球知名富翁朋友們,包括亞馬遜創(chuàng)始人貝索斯、橋水基金創(chuàng)始人達利歐,阿里巴巴的創(chuàng)始人馬云、潘石屹夫婦等。而全球醫(yī)療投資基金,則有摩根、葛蘭素史克等公司在內,共同探索疫苗開發(fā)。

能形成如此號召力,背后最大的支撐,就是蓋茨在政商兩屆的巨大影響力。

而走在慈善之路上的蓋茨,也開始用新的方式,吸引公眾關注,甚至有些 " 重口味 "。

他曾對著鏡頭,喝下一杯由人類的糞便凈化而來的水。鏡頭顯示,蓋茨一開始顯得有些猶豫,但喝了一口后便露出笑容,說水的味道和瓶裝水的味道一樣好。

他曾經很興奮地來到中國北京參加 " 新世代廁所博覽會 ",觀看展出的高科技廁所。在他看來,重新發(fā)明廁所,用技術解決衛(wèi)生問題,可以解決落后地區(qū)的瘧疾問題。

有科學家告訴蓋茨,為了避免氣候持續(xù)變暖而導致地球環(huán)境惡化,全球必須在 2050 年之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削減百分之八十,這需要人們研發(fā)出新的低成本的清潔能源。

蓋茨記住了這個時間節(jié)點,在他出版的新書《如何避免一場氣候災難》希望向各國政府和民眾證明:世界可以通過技術創(chuàng)新,來實現零碳目標,阻止人類滑向災難。

蓋茨基金會的投資風格自成一派,并不太在意硅谷的投資熱點,而是偏向押注能解決減碳問題,按照碳排放的重點行業(yè)的排序,逐個行業(yè)尋找可以減少碳排放的生產方式。

對于建筑、鋼鐵、塑料這些碳排放大戶行業(yè)。蓋茨基金會熱衷尋找新的生產工藝。比如他們投資的一家公司采用了一種新技術:對二氧化碳進行回收,把這些二氧化碳重新注入尚未使用的水泥。

旗下的 BE Ventures 曾出資 1200 萬美元,投給一家名為 Rumin8 的初創(chuàng)公司。因為這家公司宣稱將研發(fā)一種新型牲畜飼料添加劑,可以減少牛放屁和打嗝氣體中的甲烷——這是五大溫室氣體之一。

他的團隊甚至不放棄一些聽起來很奇葩的可能性。一次會議上,一位員工當著蓋茨的面建議——為每頭牛的屁股上裝個點火裝置,每次放屁時就自動把它燒掉,減少甲烷氣體的排放。

幾年前,蓋茨曾提出過 75 歲的人生目標:到 2030 年,全球可以消除極端貧困,戰(zhàn)勝個人健康層面的不平等和不公正,以及遏制氣候的變化。

這些目標中的任何一個,都是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蓋茨曾批評大部分創(chuàng)新是資本主義創(chuàng)新。產品和服務被開發(fā)出來是因為市場有需求,但幫助全球貧困人口這件事并沒有市場。

這也意味著,他要需要尋找、借助那些在意市場回報之外的合作力量。

此輪訪問中國,蓋茨唯一的公開日程是在 GHDDI 發(fā)表演講,那是蓋茨基金會在 2016 年與北京市政府、清華大學共同設立的全球健康藥物研發(fā)中心。

在演講中,蓋茨描述了一個現狀:中低收入國家承擔了全球 90% 的傳染病,但全球藥物研發(fā)支出中只有 10% 針對嚴重影響這些國家的主要疾病。這是全球健康不平等狀況的體現之一。

這其中的關鍵在于,傳染病影響的是世界上最貧困的人群,人數雖多,卻算不上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,因此缺少資本愿意為它投入。

公開活動中,蓋茨基金會宣布向 GHDDI 捐款 5000 萬美金,用于治療結核病、瘧疾等嚴重影響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傳染性疾病。

在中國,有一句俗話叫作:"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情 "。

對于比爾 · 蓋茨而言,資金的確不是問題,但相比世界首富、創(chuàng)業(yè)偶像、科技巨子、壟斷巨頭這些頂流標簽,無論是他自己,還是熟悉他的中國人,恐怕都更喜歡他的新身份,新流量。

來源:華商韜略

關鍵詞:

專題新聞
  • 敢向前敢出粽!東古調味攜手多家品牌端午送驚喜!
  • 勤哲Excel服務器無代碼實現鐵路物資配送管理系統(tǒng)
  • 精選2號店致力于打造亞太第一線上翡翠交易平臺
  • 頂級游資圓桌會議在滬舉行,張云攜誠通核心力量參與
  • 中比新能源獲得海外大客戶高度認可,一年內獲菲斯曼總額超13億人民幣訂單
  • 嬰幼兒營養(yǎng)品品牌Childlife被檢出含山梨酸 消協提醒家長要避免選擇此類含防腐劑產品
最近更新

京ICP備2021034106號-51

Copyright © 2011-2020  亞洲資本網   All Rights Reserved. 聯系網站:55 16 53 8 @qq.com